大运场馆是大运会留给成都最为显性的赛事遗产,如何用好用活场馆资源,做好“后大运”文章呢?作为成都大运会闭幕式场馆的成都露天音乐公园,已迅速转变角色,有了新动向,迈出新探索。
9月15日,公园运营方成都城投露天音乐公园运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音乐公园公司”)召开“向新同行 未来与共”招商合作推介会,深度挖掘场馆资源及业态投资机会,精准发布合作需求清单,持续向各行业、各领域释放“大运红利”。各级媒体纷纷对此进行报道。
01/
瞄准“后大运”时期发展机遇
升级公园业态、探索多元开发体系
日前发布的《成都大运会场馆惠民和可持续利用工作实施方案》从重大赛会植入、全民健身开展、场馆惠民开放、场馆招商引资四个方面,布置了重点任务,最大化保障大运场馆的可持续利用。一直以来,音乐公园公司将“运营前置”思维放在首位,给出了如何持续放大大运会综合效应的问题答案。
推介会上,音乐公园公司发布了《业态提升项目合作机会清单》,《清单》聚焦“后大运”时期大运场馆的经济带动效应,围绕演出、展览、娱乐、文化、体育、旅游等重点领域延伸产业链条,充分结合园区现有特色载体,在演艺文娱、资产运营、研学开发、文创产品四大板块中释放合作机遇。
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我们正进一步完善公园运营维护管理机制,全面开启市场化运营模式的探索,希望能通过丰富多元的新业态和新场景打造,提升场馆的经济效益,以实现大运‘红利’惠及全民与赛后场馆可利用、可经营、可持续的‘双目标’。”
围绕音乐相关商业业态,汇聚时尚文化、体育运动、潮玩娱乐及相关衍生文化等为一体,通过专业化的管理运营,公园三个分区的业态也迎来了“后大运时代”的一次升级。其中,“全时段商业交流区”将打造室内演艺空间和音乐水街,为市民游客提供更具特色的消费场景;“衍生主题文化体验区”则将融合演艺餐饮、ACG主题业态等,提供主题性更强的游园氛围;已初具形态的“文体科教发展创新区”则将继续开发潮玩运动市集和主题研学产品,提供更有深度的游园体验。
“我们还在继续向线上拓展发展空间,以公园形象产业特点、发展理念等为根基,开发了系列主题周边文创产品。目前即将通过我们新上线的小程序平台进行公开发布和销售。”上述负责人介绍,“成都露天音乐公园”微信小程序将在近期正式上线,集合了泊车、积分系统、公园公告新闻发布、文创产品商城、公园园区导视图一览等功能,将进一步加深公众对公园的认识并优化游园体验。
02/
探索跨界融合
城市文旅新地标释放发展新活力
当前,成都正以“三城三都”建设为抓手,加快打造世界文化名城和国际音乐之都。由成都城投集团打造的成都露天音乐公园作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顶级的露天音乐演艺场地和城市音乐主题公园之一,在响应打造国际音乐之都号召的同时,也在努力实现项目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成都露天音乐公园位于成都市金牛区北星大道与北三环路交汇处,是中国当前极具规模的一座以露天音乐为主题的地标性城市公园。配备有1(双面主舞台)+4(景观剧场)+1(室内演奏厅)的舞台格局,其中,双面主舞台是一座世界级规模的全景声半露天半室内双面剧场,在内场模式下等同于室内场馆条件,可容纳1万名观众;而在外场模式下,以超4万㎡的大草坪作为天然观众席,可以同时容纳4.7万名观众。
成都露天音乐公园以建设集文化演艺、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等为一体的复合型城市公园为方向,满足万人大型音乐节等各类演出活动开展的同时兼具城市公园功能,在发展天府文化、展示音乐艺术、服务成都市民上成效显著。“以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为统领,公园始终聚力‘自然生态、文化形态、商业业态’三态融合,积极推动公园与城市空间的有机融合,打造出更人性化的生态空间。并坚持以音乐为主题,结合文化、体育、旅游、艺术、科技等多个领域,深入推动‘音乐+’概念跨界融合。”音乐公园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自2019年5月建成开园以来,公园已成功举办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闭幕式、火星演唱会、Ayo!音乐节、迷笛音乐节、mdsk音乐节、抖音汽车嘉年华等各类活动200余场,接待来自全国的游客和观众超过600万人次。
值得关注的是,音乐公园公司在本地音乐IP培育孵化上的发力。2022年底,联合专业音乐机构,在石之剧场打造了“CHILL OUT翘音乐营地”,创新推出集常态化现场音乐演出、露营体验、户外活动、美食酒饮等于一体的户外Livehouse,并举办了“迎大运·乐动蓉城 遇见音乐之美”以及各种中小型演唱会等活动30余场,累计吸引游客超20万人次。
此外,音乐公园公司还陆续推出了“出云市集”“夏日星空电影&音乐季”等主题游园活动IP,积极开辟在自主活动策划领域的发展道路,将自身发展产业链不断向上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