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拥堵是市民较为关切的问题,如何缓堵保畅,提升市民出行效率?
自2024年10月31日成都市公布了第一批次堵点治理任务清单以来,成都城投集团一直在行动。随着光华大道成飞大道路口、光耀三路口、土龙路口等小微提能整治工程完工后,今日再度传来好消息,由成都城投建设集团下属市政公司实施的首批科学治堵行动正式收官。
聚焦市民反映强烈的7个市管道路堵点,市政公司通过“短平快”微改造模式,结合智能化技术应用,实现交通系统优化。
据成都市交通管理局智能交通指挥中心监测报告显示,改造后相关路段通行效率平均提升27%,拥堵投诉量较改造前下降32%,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事故预防处理处数据显示,交通事故率同比降低16%。
精准施策:微创手术破解交通顽疾
针对各堵点成因差异,市政公司组建专业团队开展实地调研,量身定制改造方案。根据成都市交通研究院实时流量监测系统统计,光华大道成飞大道路口通过缩窄中分带并延长左转车道,使左转通行效率提升30%。
二环路双林路口拆除中分带增设左转专用道后,高峰时段左转车辆排队长度缩短40%。
火车南站长寿路口通过拓宽辅路汇入主道入口车道,早高峰主辅道转换能力提升25%,有效缓解车流交织问题。
智慧治理:科技手段构建动态管理闭环
工程深度融合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在苏坡西路四威路口创新设置“Z”字形行人过街通道,配合自适应信号灯系统,行人过街安全性经第三方评估机构测试提升42%。部分试点路口应用可变车道控制系统,通过地磁感应与AI算法实时优化车道配置,路网流量调节响应速度提升至分钟级。据成都智能交通大数据平台统计,改造区域路网高峰平均车速由23.5km/h提升至29.8km/h。
民生导向:市民获得感显著增强
“香木林路口优化后,早高峰等待时间缩短5分钟以上。”市民李先生的实际体验得到成都市12345热线平台数据印证——交通类投诉量环比下降35%,市民满意度调查显示87.6%的受访者认可改造效果。
此次治堵工程通过“绣花式”精细化治理,在不大规模拆建的前提下,实现交通拥堵指数整体下降18.5%(数据来源:成都市交通运行指挥中心月度报告),为特大城市交通治理提供了创新样本。目前,第二批30个堵点改造已启动前期调研,将重点推广潮汐车道、全息感知路口等新技术,计划2025年6月前完成方案设计。